中小 SaaS 廠商 (側重工具類 SaaS) 的視角之生態建設邏輯
發表日期:2023-03-03 文章編輯:洛壹網絡 文章來源:高端網站設計
著名管理學大師彼得·德魯克說過,當今企業之間的競爭,不是產品之間的競爭,而是商業模式之間的競爭。而在中國 SaaS 行業,企業之間的競爭不僅是產品、模式的競爭,更是生態之間的競爭。
一位 SaaS 創業者也說過,SaaS 市場要邁向新高度,“生態”將會是關鍵。因為 SaaS 企業再強大,也無法滿足客戶復雜且多變的業務需求,即使強大如 Salesforce,與之建立業務連接的 SaaS 據說就接近 4000 個。于是,產業鏈上下游通力合作打造生態,成為很多企業的選擇。
在商業生態系統中,核心企業決定著生態的結構和健康,所以很多企業都對打造生態趨之若鶩。但大家忽視的是,許多中小企業也在探索、建設自己的小生態,而且他們作為生態的創建者、參與者,對整個生態系統的價值創造、多樣性以及健康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。
本篇內容我們將從中小 SaaS 廠商 (側重工具類 SaaS) 的視角,去了解他們的生態建設邏輯。
01 “被集成” SaaS 的被動地位
崔牛會創始人崔強曾在《SaaS 生態 12345》一文中說過,“未來的 SaaS 只有兩條路,要么自己擁有 PaaS,要么使用 PaaS;要么集成,要么被集成?!?/p>
從 SaaS 衍生出 PaaS 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而圍繞 SaaS/PaaS 本身的用戶群體,去打造商業生態更不是每個企業都能做到的,因此,大部分中小 SaaS 廠商,尤其是工具類 SaaS 大多處在被集成的位置。
這類廠商的產品通常不追求大而全,而是抓住用戶的某個痛點或價值點,用小而美的 SaaS,用互補集成形成企業及服務生態。
比如近年來,在在線辦公熱潮下,快速發展起來的電子簽名。電子簽名本身是一個非常小的工具,被集成之后才能應用于各大場景之中。
“因為電子簽約是一個相對基礎的 SaaS 能力,所以很多伙伴會把我們的能力集成到他們的產品中,然后借助他們的銷售體系去推廣我們的產品?!彪娮雍灻丈谭ù蟠蟾笨偛?John (黃炯,伙伴中心負責人) 說,電子簽名只有和業務、辦公、財務等流程結合在一起,才會發揮更大的價值。
同樣擁有被集成屬性的還有直播產品,比如保利威提供的直播和視頻服務,其產品以 PaaS、aPaaS 、SaaS 三種形態為主,基于產品屬性,它以一種被集成的模式向外提供服務,即以模塊的方式集成或嵌入到合作伙伴的產品或方案里去。
由于“被集成”的 SaaS 是以模塊的模式集成在別人的產品和方案里對外提供服務,所以在整個生態鏈中它基本是處于被動地位或被動狀態。
提到工具類 SaaS,大家往往喜歡以“小而美”來形容,但在生態系統中,它們就是因為小才不“美”,因為這類 SaaS 不處于核心層,沒有多少話語權。
“為什么說「小而美」的工具型產品處于被動狀態,在我看來它在企業數字化建設中不是核心系統。比如現在的 ERP、OA、CRM 都是企業的核心管理系統,但像電子簽名這種工具型產品是非核心系統。你說它重要嗎?毫無疑問,它是重要的,它能夠極大的降低企業的成本,提高企業效率。但是很多企業目前沒有使用它,也不會對企業產生實質性影響?!盝ohn 解釋說。
有相同感受的還有保利威生態負責人張捷,他在一些合作中,也經常感覺被動成分比較多,“被動的點主要是客戶使用的場景需要我們提供產品服務能力,而我們的產品服務被集成在伙伴的產品或方案中,客戶對我們的感知比較弱?!?/p>
另外一個被動的原因是,生態需要雙方彼此資源共享,合作共贏,但是中小 SaaS 在與頭部廠商的生態合作中,往往面臨頭部廠商的“靈魂提問”:“我們可以帶你們進入到很多項目中去,你們能為我們帶來什么資源?”
對于工具類 SaaS 來說,由于其產品特性,以及產品被集成的特點,很難為生態帶來特別突出的收益。因此,在生態合作中,中小廠商更多情況下居于類似乙方的地位,很難站在絕對優勢地位去跟自己的生態伙伴建立平等的合作。
“理論上,生態是資源共享,但在實踐層面,由于小廠商的品牌影響力,很難給大廠商提供他期望的助力和資源,不是小廠商不想,一是能力達不到,二是資源有限?!?/p>
John 舉例說,比如小廠商分享出來的客戶與大廠商需要的不在一個 level 上,小廠商接觸的可能大多是 IT 負責人、人力負責人或法務負責人,而大廠商需要的是客戶的決策層。這也是資源共享面臨的一個問題,也是小品牌無法達到大品牌期望的一個原因。
如何在生態合作中,掌握更多的主動性?“打鐵還需自身硬,被動變為主動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一定要體現出自身價值,讓別人覺得你的價值無人可替代?!盝ohn 說,深耕賽道,把產品做強做深,讓企業的滲透率足夠大,就像美國的電簽服務商 Docusign,市場占有率達到 80%,就會擁有更多話語權。
02 獲客,是生態的最終目的?
雖然工具類 SaaS 在生態鏈地位比較被動,但不可否認的是,在獲客效率和增長乏力的困擾下,生態共建,通過生態合作伙伴的觸角覆蓋,快速觸達潛在用戶,成為他們提升產品市場滲透率最有效的路徑之一。
以下我們將以法大大和保利威為例,來看他們是如何借助生態合作伙伴的力量做客戶群覆蓋。
首先,廣度方面,電子簽名的應用領域或行業具有多元化特征,包括金融、電子商務、醫療、建筑、房地產等領域,涉及到的應用場景非常多,每個業務場景都有大量的合同簽訂及簽字環節,對電子簽名的應用需求量很大。法大大從廣度上首先要做的就是不斷拓展市場,與更多伙伴合作去觸達,獲客。
其次,深度方面,選擇與金蝶、致遠互聯、泛微、北森等行業頭部廠商去做深度融合,不僅包括產品融合,同時還會根據他們的一些應用場景進行融合。比如人力資源中的入職簽署、離職證明、調崗簽署、考勤確認等場景都可去做融合。
第三,根據行業屬性,提煉行業化方案,走行業化道路。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特點,場景也各有不同,法大大目前也在聚焦行業化的解決方案,行業化產品,并對客戶做深度經營。
“保利威的生態合作確確實實給公司帶來客戶,還可以觸達到以往觸達不到的客戶?!北@笨偛?、直播高研院執行院長周鑫介紹說,保利威的生態主要從兩個方面入手:
一是針對活動型 SaaS、營銷型 SaaS、培訓型 SaaS,去做生態鏈接,實現更多場景的覆蓋;
二是集成到阿里、騰訊、華為、百度、京東等這些大廠生態鏈中,為他們提供場景化落地。
生態建設不是一蹴而就,一朝一夕的事情。對于大多創業型公司,在精力有限的情況下,生態打造和磨合的過程需要漫長的時間,而且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,其采取生態策略是變化的。
法大大的生態布局比較早,最初的生態策略是廣度。John 介紹,這一階段獲客最重要,只要有意向的伙伴,法大大都會和對方去做集成,至于集成有沒有市場的可行度,在早期不是最重要的衡量指標,因此,法大大生態的第一階段是生態的繁榮,主要以擴張為主。
第二階段,在達到一定的廣度后,開始關注生態的健康度,即深度融合后,圍繞著目標客戶與機會的產出做大 GMV。
第三階段,生態創新,將伙伴精細化分類和分層級,根據行業特性去做生態,同時提煉出行業經驗、用戶打法以及產品功能變化,并將成功的行業化和場景化案例經驗復制到其他行業中去。這一階段還在探索中。
周鑫告訴牛透社,保利威的生態建設最早可以追溯到 2015 年。2021 年,保利威對生態體系進行了重新規劃,并正式成立了保利威生態合作部。
根據公司發展,保利威的生態大概經歷三個階段:第一階段,確定保利威是不是有做生態的長期主義和開放的價值觀。在這一階段公司經過分析,確定自己需要去做生態。
第二階段,找到適合自身場景比較獨特的生態。在這一階段,保利威不斷探索場景,并對場景做了清晰定位,不管是營銷還是產品,都可以實現服務不同產品和場景的生態能力。
第三階段是跨越場景,更多去做精細化運營的階段,或者與合作伙伴去運營場景的階段。在這個階段,受到來自客戶的挑戰比較多,公司需要不斷進行迭代,優化自己的產品服務,去滿足客戶對場景類 SaaS 的需求。
03 衡量、篩選,生態伙伴不“生態”
中小 SaaS 廠商的生態建設,尤其是工具類 SaaS 廠商的生態與平臺型生態的邏輯不一樣。
平臺型生態的邏輯是憑借自身超強流量,要求合作伙伴滿足一定的條件才可以入駐平臺,是有門檻的。相反的是,工具類 SaaS 是被集成,他們通過與 SaaS 頭部廠商進行合作,使得公司產品能夠在各種場景中被客戶所調用,由此獲得更高的用戶量以及用戶粘性。
這種生態不但彌補了大廠商的一些短板,最重要的是解決了自身的生存發展空間問題。
近些年,建立生態戰略成為越來越多企業追求的目標,生態價值越來越凸顯。John 告訴牛透社,法大大的生態建設不僅加速了公司的市場覆蓋,通過與大廠商的生態合作,還參與了很多大客戶的數字化升級項目。此外,不斷更新迭代的產品,很多意見和改進模式也來自于客戶和生態伙伴,這是生態非常有價值的一點。
保利威的生態一方面給公司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客戶,另一方面,通過生態合作,給客戶提供了跨越場景的一種全鏈路直播服務,最終產生的效果是使其客戶有了更好的體驗。此外,在生態搭建中,公司對自身的生態位有了更清晰的認識,對場景理解也更深。
生態理論上是美好的,所有廠商都希望通過生態共創實現自身增值,何況 Salesforce、Workday、Oracle、DocuSign 都是成功的對標對象。
但需要注意的是,生態建設,互利是很重要的一個基礎。國內不少廠商往往是投入了成本和精力,卻發現付出與收益并不匹配,這也是搭建 SaaS 生態難的地方。
John 告訴牛透社,中小企業自身精力有限,生態合作維系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,而且有些生態伙伴與自身的產品并不高度匹配,場景應用也不高頻。因此,在生態伙伴選擇上有一定篩選:第一個看它跟我們的產品是不是高度匹配,第二看應用場景是不是高頻,第三看伙伴市場占有率怎么樣,雖然產品有可能高度匹配,但是市場占有率若是特別低也不會考慮。
有了一定的篩選,當然就需要有相應的考核標準?!翱己撕贤山?,即通過生態所帶來的合同額是多少,這是最直觀的一個體現?!盝ohn 介紹,另外一個考核就是,合作伙伴通過法大大簽署的合同量越大,證明法大大與其的融合方案在客戶那里取得的可信度和信任度越高,這也是對雙方彼此的一種考核。
保利威在衡量生態方面主要是看合作伙伴健康度。張捷告訴牛透社健康度的衡量指標有很多維度,一級指標有金額、貢獻值等,這是一個結果指標;二級指標包括相關的接口數據,權限對接的深度等;三級指標是使用的活躍數據,比如開播量、內容生成、租戶賬戶的多少等。此外,還有一些維度,因為賽道不同,客戶群體和使用場景也會不同,那么帶來的用量肯定也不一樣,所以保利威也會關心賽道里企業自身發展的健康度和它的情況。
生態合作有很多種方式,不需要拘泥固定形式,伙伴之間的合作歸根結底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礎上,只有通過利益循環這種方式,將大家綁定在一起,生態合作才能真正落地。
04 生態不是協議驅動,更多是價值驅動
“金三銀四”是招聘旺季,但當你打開所有的招聘軟件時,幾乎搜不到關于 SaaS 生態的崗位,這從一個側面也在說明,SaaS 生態在國內還沒有形成一個正式的行業。不僅如此,它也沒有一個約定俗成的一套體系。由于對生態理解不同,所以每個企業都有屬于自己獨特的生態體系。
目前,有的企業成立了生態團隊,有的還沒有。張捷表示,這不僅跟公司投入的決心有關系,還和公司所處的發展階段也有很大的關系,尤其這兩年業務的不確定性很大,生態是否是公司重要且緊急的事情,成為很多企業在考慮的事,如果營收規模不是很大,做生態還不如直接做業務。
畢竟生態不是簡單的集合,它更多的是價值驅動。那什么條件可以做生態?首先,要看是否有生態價值觀,這對企業很重要;其次是生態鏈要開放,并且在運營和建設的過程中要秉承長期主義,如果這些條件都滿足,還要確定生態能夠帶來明確的價值,那么生態是可以做的。在這個過程每個企業需要去探索對應的模式,去找到適合自己生態發展的模型。
保利威和法大大分享了他們生態建設以來的一些感悟和經驗:
保利威:
第一,做自己擅長的,足夠專業,不斷創新,然后找到適合自己企業發展的生態模式,積極擁抱優質的合作伙伴。
第二,構建生態從客戶開始,先要去理解我們服務的客戶場景,理解客戶需求,再從客戶一側反推,我們需要構建一個什么樣的生態。
第三,生態并不是獨立的,不管是對內還是對外。在公司整個體系里,生態既需要對外部鏈接,又需要和內部聯動,包括和市場、銷售、產品等的聯動。
第四,生態不是協議驅動,更多是價值驅動。生態合作需要價值趨同的合作伙伴,其次就是大家要有一個共同的目標,為客戶提供更好地服務。
法大大:
第一,生態的本質是互利共贏,這一初心不能丟,否則生態做不好;
第二,維護好生態伙伴介紹的客戶;
第三,打造好生態資源內外部循環,即怎么把外部資源和內部資源拉通?!白龊蒙鷳B資源內外部循環,是生態中最長久,未來最能夠持續共贏的一點。但是這一點現在也是最難的?!?/p>
最后,做生態要有戰略耐心,不要想著彎道超車,因為生態是一個產出很慢,需要培育、需要共創客戶、需要產品服務完全支持的過程。在生態建設中,大家都會評估,如果合作不能產生收益,合作肯定不會長久。
05 結語
在確定選題方向“工具類 SaaS 被集成生態的建設邏輯”的時候,曾以美國電簽服務商 DocuSign 為對象,對比了國內同類廠商的生態,發現,當 DocuSign 在基礎的電簽業務上站穩腳跟之后,很快開始布局產品矩陣平臺化,將產品功能擴大到創建、簽署、管理和分析環節組成的數字合同業務全流程,同時,它也從單純電子簽名轉向協作云。
在與法大大和保利威的交流中也曾有疑惑,當公司業務發展到一定程度,他們的生態會不會像 DocuSign 一樣從被集成走向集成,走向平臺化。對此,他們都給了否定回答。
John 說,從被集成轉向集成,投入資源太多,成本太高,而且效果不可預測。目前,法大大還是堅持在電子簽這一細分領域,持續深耕,做深做厚我們的客戶價值。
“如果做集成意味著保利威要做一個直播平臺,集成進來的東西包括基于直播的前中后鏈路的流量服務、運營服務、制作服務、主播服務等,這個太重,不符合我們的定位,意義也不大,我們的生態還是會基于客戶的場景、客戶需求去搭建?!睆埥菡f。
其實想想,DocuSign 市場滲透率已達到頂峰,如果尋求第二增長曲線就需要橫向延展,而國內的 SaaS 生態還在初級階段,且企業都是圍繞客戶需求和場景搭建生態的,確實沒必要去當主角和主導。只要在自己的領域做精做專,完善自身的護城河,爭取在一個領域、一個行業形成規?;?,其它一切都是市場選擇的結果。
本文鏈接:http://www.candtguttering.com/news-details-37-735-1.html
版權聲明:
1:本站所有內容均由互聯網收集整理、上傳,并且以計算機技術研究交流為目的,僅供大家參考、學習,不存在任何商業目的與商業用途,如描述有誤或者學術不對之處歡迎及時提出,不甚感謝。
2、 如涉及版權問題,請聯系我們4724325@qq.com第一時間處理;